我想从爸爸说起。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在家后院修建了一个微型的小花园,种上了各种各样精心修剪过的盆栽,放学回家经常能见到爸爸在摆弄他的那些宝贝。根雕(用树木的根做成工艺品)也是他钟爱的,印象中的爸爸,穿着围裙,手里面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打磨,雕刻着从各地收集回来的树根。我想他的这些兴趣爱好对我走上艺术这条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于是七八岁的我放弃了拉小提琴,写毛笔字,练体操这些当时父母常为孩子设计的补习项目,拖着妈妈选择了小县城里一位老艺术家开办的绘画兴趣班。老人家姓年,我们亲切的叫她年婆婆,她也算是我的艺术启蒙老师。在她耐心的指导下我开始用水彩笔在小小的图画本上描绘童年的幻想世界。她总夸赞我画画得不错,是画画的料,在父母面前更是赞不绝口,年婆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以至于大人们问起我的理想时,我都会说长大要当个画家!
初高中时,因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每当美术课结束,总会收到十几二十本美术作业让我帮忙画,我倒也乐此不疲。黑板报也理所当然的变成了我的职责范围。
考大学时因为文化成绩中等,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读艺术大学,并且非常幸运地以最后一名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自卑,因为专业水平非常不好,基础素描一塌糊涂,速写也从来都不会画。
大二的时候油画系分工作室,架上和综合材料工作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综合材料工作室我学习到了摄影,摄像,行为艺术,装置等等,我豁然开朗,慢慢地了解到不同材料语言可以任意地表达思想。于是我急切地寻找着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直到我遇到了他——奈良美智。在他的笔下有着古灵精怪眼神的小女孩、洁白驯良的狗以及身着动物外套的儿童,非常可爱。眼中流露出不友善的神情,加入了一丝玩世不恭的味道,同时又身处在寂寥、淡漠背景中的画作主角们,让人不禁由怜生爱。我陶醉在这种卡通形式的作品当中。从小我就对卡通情有独钟,《七龙珠》《阿拉蕾》《机器猫》《乱马》这些漫画书陪我度过了多少懵懂岁月。卡通也能作为一种形式来表达自我,通过这种载体把想法转换到画布上,于是我慢慢尝试着像奈良美智那样创造自己的卡通风格。
于是我在生活中如饥似渴地寻找着创造这种卡通风格的灵感。一部电影,一张图片,一首歌的歌词,都会变成创作的源泉。
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爱整洁,这种影响也渗透到了我的作品里。从我的草稿,作品,到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喜欢干干净净,工工整整。最开始我不喜欢自己的这种偏执,但是慢慢的觉得这种偏执也可以变成一种风格。
我的创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实验性的,这和我在综合材料工作室的学习经历有关,我喜欢在画面上尝试各种新的材料。从最开始塑型膏堆砌,布料的拼贴到后来用线在画面上缝制,金箔,金粉的应用。我觉得对绘画材料本身的尝试就像做化学实验,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你不知道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子,但是会享受做实验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里面需要各种探索,都是为了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而去努力。
最后谈谈这次的个展标题——《初吻》。缘起我的一张小作品,画面中有一个男孩的背影,另一个男孩勾住了他的脖子,手扶着他的脸庞,并深深地亲吻了下去,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但是却能感受到他们的羞涩,从男孩手上长出的小花芽来看,心中一定萌芽出了爱情…… 或许你已经发现,这个小男孩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但是他非常真诚,善良,他不懂得怎么把自己的痛苦、欢喜和悲伤用言语表达,于是他就画,用小小的笔一笔笔的勾勒出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所有情绪,希望通过画面得到人们的理解和爱……
两年时间,30张大大小小的画,生活的点点滴滴,爱。